2010/03/20

動畫影片製作人才與分工

動畫電影與一般電影製作過程大致相同可分為三個部份:

階段
工作項目與人力
Pixar 團隊工作內容
前製
故事大綱、文字劇本、人物設計、場景設計、分鏡腳本、預錄配音
(導演、編劇、腳本企劃、故事分鏡、角色設計)
故事創作討論 a story idea is pitched
皮克斯工作團隊會將點子對小組成員簡報,說服「觀眾」,才有機會被採用。
故事先以文字敘述 the text treatment is written
用簡短的文字來說明故事的核心概念,在工作團隊中天馬行空地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繪製故事板 storyboards are drawn
故事板就像像動畫電影的手繪漫畫,作為動作與對白設計的藍圖。
開始錄製角色配音 voice talent begins recording
錄製配音的暫時的版本,讓動畫師能更加融入情境。
故事板影片製作 editorial begins making reels
故事板影片是將先前的故事板剪輯而成,具體呈現各個鏡頭和時間讓觀眾瞭解。
製作
(人力需求最大)
建造模型、動作設定、貼圖著色、燈光
(美術設計、模型製作師、場景設計師、動畫師、著色藝術師、燈光師、藝術指導、攝影顧問、算圖工程師)
藝術部門創造外觀和感覺 the art department creates the look and feel
設計場景、道具、視覺外觀和色彩,繪製彩色腳本,提供給燈光部門做為燈光設定的依據。
角色建模與骨架設定 models are sculpted and articulated
建造角色、場景和道具的實體模型,再由電腦建立3D模型(有時會略過實體模型的步驟),3D模型上的控制點能讓動畫師設定角色的動作,玩具總動員的woody光是臉部就有100個控制點。
場景設定 the sets are dressed
建出場景之後,需安置道具,像是椅子、窗簾、玩具,讓它接近真實世界的模樣。
鏡頭設定 the shots are laid out
將角色安排至場景內,並使用虛擬攝影機拍攝不同的鏡頭,捕捉情緒氛圍和故事重點。
畫面動作安排 the shot is animated
動畫師們就像演員或傀儡師,使用皮克斯的動畫軟體,安排每個場景的角色動作和臉部表情。使用電腦控制和角色控制點來定義這些關鍵姿勢,之後電腦則會自動做出關鍵影格之間的連續動作。
場景和角色著色 sets and characters are shaded
物件的形體是由模型來決定,而表面色彩和紋理則是由著色決定。
燈光完成整個外觀 lighting completes the look
利用主光源、補光、反射光和空間來強化各個場景的情緒和氛圍。
電腦資料算圖 the computer data is "rendered"
算圖是將所有檔案資料(包括場景、色彩、角色動作等),透過皮克斯算圖的電腦系統,轉換成影片中的單一影格。每一個影格代表電影中的1/24秒,算圖通常需要花費四個小時,但是有些影格甚至會耗費90小時來算。
後製
配樂、音效
(藝術監督、混音師、配樂製作人員、合成人員)
最後的潤飾 final touches are added
由編輯部監看成品,再加上電影配樂、其他音效和特殊效果,相關部門會錄下適合放映的畫面。
參考資料:
台灣電影筆記本 http://movie.cca.gov.tw/files/16-1000-2242.php

皮克斯動畫的製作流程 http://pixar20.blogspot.com/2009/08/how-pixar-do-it.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