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r 領導人在專業領域絕對是天才無庸置疑,但是在進入這個創意媒體產業的過程大都經過波折,並不是傳統印象中「註定成功的人」。該團隊成員是一群絕頂天份的人,初期以盧卡司電影圖像團隊部為發展據點,把銷售影像電腦作為主要經營項目,但是他們忽略了應該朝向專業領域發展,他們最大的資產是演算繪圖程式,後來盧卡司電影決定出售圖像團隊部門,最後由賈伯斯和創投公司共同接手。
故事才是動畫電影的靈魂,「玩具總動員」為了改劇本做了好多功課:兩個主角對比要鮮明,腹語玩具-伍迪給人陰險的形象不討喜,必須修改;而先前版本的另一主角小錫應該更具現代感,是一個小孩子愛不釋手,興奮到不想玩其他玩具。兩個主角由仇視,遇到險境互相合作,到贏得對方的尊重,為此還特地調整巴斯和伍迪的大小,塑造雙方為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形象。
「玩具總動員」在迪士尼的資助下終於開始製作,然而資金缺口仍持續擴大,賈伯斯自始至今已經投入了5000萬美元了,Pixar的財務赤字還是直線上升,賈伯斯相當緊張,多次試圖賣掉Pixar,所幸看到迪士尼的信心他堅持下來了,他相信一定有什麼足以影響未來的事即將發生。
侵權否?「怪獸電力公司」一片曾被控侵權,後來法官裁定:法律並不保護這些常見的想法,否則小男孩常認為衣櫥裡會有怪獸的夢或想法,豈不都是侵權了嗎?其次在本片中的毛怪多達200萬跟的毛髮,如何擬真、又能省時省力的自然呈現,是製作團隊的考驗。另一幕數量龐大的門在軌道中快速移動,臨場感的表現也需要電腦經過大量複雜的運算而來。
「海底總動員」By 安德魯‧史坦頓:工作總是很忙,沒時間陪孩子,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不要碰這個、不要動那個、你會受傷…」這是史坦頓也是尼莫的爸爸馬林。恐懼讓一個好爸爸不再是好爸爸!他帶兒子去海洋水族館時浮現一個念頭:用電腦動畫來展現海底世界—「海底總動員」於是就誕生了。
「超人總動員」布萊德‧柏德:身負家計的一家之主,懷才不遇的中年危機是柏德目前的處境,化身成為男主角超人爸爸,曾經風光後因現實環境不如意,媽媽必須處理很多生活瑣事所以彈性十足,女孩缺乏安全感所以擁有護盾和隱形能力,小飛精力旺盛所以以速度見長。劇中有很多特效:水、火、煙霧、蒸氣、爆炸…柏德並不知道就算是技術部門這般的天才也是誇張的要求。另外片尾小傑快速的連續變身,原本還有黏稠狀這一種,但技術小組得開發兩個月,這次柏德罕見的妥協了,願意將這小段刪除。
皮克斯出版的影片,我們家大部份都會買 DVD,一家4口進電影院看片破費甚多。其次是同一部片子孩子會因為喜愛所以看過一次又一次,至於他的魅力在哪呢?簡單的故事帶一點啟發,應該是他最引人入勝之處吧。
以「海底總動員」為例,馬林為了找為兒子尼莫和多麗結伴而行,
個性嚴謹、理性思考的馬林習慣去對未來的事先作規劃,
而健忘的多麗恰恰與馬林相反,樂觀隨性,
我們常常認為做事應該就要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跟馬林一樣才有成功的機會。
但是本片完全顛覆著個想法,多麗的際遇完全不再規劃之中,卻機緣巧合的引導他們來到了雪梨。樂觀、隨性吸引著大家來幫助他們,未嘗不是成功的好方法。
Pixar 的崛起是個傳奇,成功並非是偶然,我們都只看到他們的光彩,而後面努力與堅持的過程更值得探究,成功者的熱情洋溢讓人很容易感受到。對的事就要堅持下去,說起來很容易,但設身處例想如果你是賈伯斯,誰有把握在已經投入4000萬美元之後,成功就快到了,而願意繼續支持呢?再加碼1000萬呢?
約在西元2000年左右,曾經參加過好幾個梯次為期一週的媒體製作研習,來學習一隻教學影片如何規劃、拍攝、剪輯、配音...,我最有興趣的是剪接,去蕪存菁把素材整合成可以見人的模樣,就誤以為很簡單啊,暗思等我以後有了設備一定要拍出一步曠世鉅作。過了幾年設備果然普及了,但拍片卻毫無頭緒。因本我天真的想著,平日先把校園生活中精彩的片段拍攝下來,有空的時候再剪接並完成其他後製工作自然就水到磲成了。真要作時卻發覺這些原本自認為精彩的影片,完全不知該怎樣安排才能提昇它的可看性。經過後來的學習,才驚覺,我完全忘了影片製作的初衷,不管內容為何,一定得先從主題訂定開始發想,規劃架構,才能去拍攝。漫無目的的胡亂拍攝的素材影片,真正要派上用場卻是影相當的困難,唯有像皮克斯這樣按部就班,分層負責,才能產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