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研究做個概述,包括重要性、目的、方法、發現...等,約1.5~2pages。
一、前言(研究背景、研究動機)
- 研究動機:基於主觀的觀察,我想要做這件事,必須找別人的觀點來論證,至少一個人的文獻。
- 研究背景:大家公認難解,例如:數學的疑難雜症寫個五、六個可表示一系列研究連貫下來。
- 研究問題:題目的定法,先把所有的關鍵字寫下來,通常是名詞。一般可用三段論法,例如有一個題目:用 Facebook 建構社區網路社群粉絲團參與度研究
關鍵字之間以動詞連接,常見的動詞為「研究」。
到碩博士論文找他人的題目,分辨出關鍵字,重新排列組合,改寫。
電腦支援合作學習對因數概念學習之研究 - 研究目的:想設計一個教材來幫助學習
- 研究問題:這個教材到底有沒有效?
- 研究假設:假設這個教材可以提升學生的分數,容易發生第一類型或第二類型錯誤,例如因誤差使學生成績有進步,而誤以為教材有效。
虛無假設:假設沒有幫助,但實際證明提升很多,推翻假設。 - 名詞解釋:論文題目看不懂時會看名詞解釋。
或本研究所指的國小學生是指國小五年級學生。 - 研究限制:不想做或你做不到的,本研究有以下限制,僅...
- 研究範圍:想做的,本研究的藥物研究進限定於身高(沒提到體重,就是不在研究範圍之內)
二、文獻探討
三、研究設計
四、研究發現
五、研究結論
六、參考文獻
從 王汎森:知識分子 別讓Google取代 一文中,找出格言佳句。
- 知識分子要領導社會理想與基本價值,「達人與google不可能取代」。
- 大家到書店不要只想找「成功術」相關書籍,應該關心「更上層的事」。
- 歷史意識指示我們找尋自己的時空定位,肯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和意義,並為其實現而奮鬥。
- 歷史意識和文化意識是互為表裡的,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人的特徵在於同時具有時間的深度感和空間的廣度感。
- 分歧和衝突是文化有生命力的表現。「溝通理性」可以產生調節和再創造的作用。
本週作業:找三篇論文,找出關鍵字,重新改寫題目。
原題目:「空間冒險」數位遊戲之教學融入與設計
題目改寫:以數位遊戲設計「空間冒險」之教學融入
原題目:天氣迷思概念二階段測驗的發展與應用
題目改寫:以二階段測驗發展天氣迷思概念之應用
原題目:Google Earth資訊系統導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研究
題目改寫:運用資訊系統導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研究以Google Earth為例
對余英時博士文章說歷史意識一文,寫出心得感想或重新詮釋。
余英時(2010)認為歷史意識中蘊藏著一種「溝通理性」,可以產生調節和再創造的作用。就因為能包容彼此的差異,互動與交流,才產生豐富而多元的文化,造就歷史的美。
使用心智圖整理 Jay Cross 相關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