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概念又分為兩種,隱性概念來判斷是否理解。分組可用同質性或異質性分組。異質性分組:知識的聯集。同質性分組:可觀察到組別之間的差異。 測驗的分類:智力、性向、人格、體能...。現在很流行的威廉斯創造力測驗(資料來源 http://singhhpp.myweb.hinet.net/WILLIANCE.htm)
一﹑內容:12個未完成的圖﹐受試者要在規定時間內依序完成。二﹑計分方法: 共12個圖﹐7項分數
(一)流暢力 (最高12分) 所畫的圖只要具有最基本的圖形即得分。
(二)開放性 (最高36分)
(三)變通力 (最高12分) 目的: 將圖形分類後﹐再計算整個測驗一共出現幾類圖形﹐即得幾分。
(四)獨創力 (最高36分) 目的: 測試刺激圖形所引發的反應
(五)精密力 (最高36分) 以圖畫是否有對稱來計分
(六)標題以所使用詞彙之內容與複雜度來計分。
(七)總分: 將12個圖的六項分數加起來後﹐即為總分。最後參照所附常模對照表﹐查出所屬百分等級。
智力測驗:(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旨在衡量人們的抽象能力、學習能力和對新情況的適應能力的一套測驗。
用智力商數(IQ)表示智力水平的數值。 智商等於智力年齡除以實足年齡,再乘以100。
德國心理學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首先提出此概念。 後為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於比奈-西蒙(Binet-Simon)智力測驗的史丹福修正方案(1916)中予以採用。
智商100被視為一般水平,130左右或130以上為天才,70以下為智能低下或遲鈍者。 智商上升至實際年齡達到25或接近30時,才逐漸下降。
線上智力測驗例子:http://www.iqtest.dk/main.swf
認知主義
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其學習理論中,
訊息處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講的是
‧ 訊息的構成
‧ 編碼、解碼;貯存、忘記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4%B8%BB%E7%BE%A9
行為主義
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可以被觀察和直接測量的行為,反對研究沒有科學根據的意識。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7%82%BA%E5%AD%B8%E6%B4%BE
數位學習參與
透過網路的特性,讓合作學習自然的發生,成為輔助認知的工具,而不只是記憶的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